
央视一条2分半的《造城者》片花,让素面朝天、短发凌乱的赵丽颖再次引爆热搜。官媒一句“气血很足的美”,不仅定义了全新审美标杆,更悄然为内娱划定了新赛道——悬浮剧退潮,现实题材崛起,而赵丽颖用17年沉淀,成为这场变革中最稳的掌舵人。
这场风向转变早有伏笔。广电总局2025年力推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,将现实题材、民生叙事列为重点扶持方向 ;资本层面,今年Q1现实题材片单暴涨45%,单集报价反超古偶30%,真金白银投票“观众不爱悬浮”;观众端,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,18-35岁群体对“真实质感”的偏好两年翻番。三方合力下,古偶滤镜渐失市场,扎根生活的作品迎来春天,而《造城者》改编自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报告文学《中国农民城》,天生踩准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。
“气血美”的走红绝非偶然。当下25-40岁女性超六成自评“气血不足”,熬夜、焦虑催生的“白瘦幼”审美早已显露出疲态。赵丽颖在剧中素颜出镜,晒斑、法令纹清晰可见,高音量嗓门还原基层干部状态,幕后却坚持每天7小时睡眠、每周4次体能训练,用健康生活方式为角色赋能。这种“真实可感的生命力”迅速引发共鸣,剧集物料放出48小时,同款基层公文包搜索量暴涨220%,“气血美”成为新的消费标签,印证了审美迭代的市场潜力。
这更是赵丽颖的第三次关键蜕变。从2013年《陆贞传奇》打破圆脸女主偏见,到2018年《知否》叩开青衣大门,再到如今《造城者》斩获央视认可,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农村姑娘,用“笨功夫”熬出了护城河。横店工作人员透露,她的剧本永远贴满荧光贴,现场不碰手机,收工后必手写次日台词,宛如对待高中错题本。张艺谋曾评价她“沉浸角色到让人忘记演员身份”,这种沉浸式表演态度,让她从龙套演员一路逆袭,拿下飞天奖、金鹰奖等多项荣誉,更入选《中国电视剧发展史·人物篇》,成为时代见证者 。
宁静多年前的预言终于应验。当年合作《南越王》时,宁静便察觉这个戏份不多的小姑娘“心里只想着演戏”,如今看来,这份专注正是流量时代最稀缺的品质。数据显示,流量明星年均掉粉18%,而35岁后青衣的商业价值年增12%,赵丽颖用17年职业生涯验证了“角色为王”的真理。她不轧戏、少热搜,把神秘感留给角色,反而凭借《幸福到万家》《风吹半夏》等现实题材作品,实现商业价值与口碑的双丰收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剧集与现实的双向赋能。《造城者》原型龙港市,2025年前三季度GDP达344.6亿元,增速7.4%,这座“农民城”已升级为“青年创业港”。当地政府官网挂剧照招商,剧未播便带动文旅签约30亿,形成“剧—城—人”的良性循环。赵丽颖更因该剧被写入政府报告,成为龙港“荣誉市民”,这种现实与影像的深度绑定,开创了内娱全新商业模式。
赵丽颖的成功,为行业提供了一份可复制的“实力派生存指南”:选项目紧扣政策风向,做角色深耕田野调研,立人设回归健康本真。当流量退潮、滤镜破碎,真正能站稳脚跟的,是像她这样把自己活成“生活素材采集器”的演员。正如她所言,“别把自己当明星,当素材”,唯有扎根现实,才能让角色拥有长久生命力。
这场由《造城者》引发的行业变革,早已超越一部剧的热度。它宣告着内娱正式进入“真实质感”时代,而赵丽颖用17年的坚守证明:作品在,观众就在;角色活着,演员就不会被时代淘汰。下一个风口来临时,她注定仍是那个稳稳站在潮头的人。
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