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风掠过青石板路,卷起的不仅是青草香,更有董市老正街跨越千年的商贾余韵。如今,这条藏着1800多年岁月故事的老街,正在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的画笔中,绽放出“旧韵新颜”独特光彩。


“董市市中居民丛集,半於邑城,四方商贾,多有贸易者”,明代万历年间《枝江山水记》的记载,勾勒出董市当年的繁盛图景。明清时期,董市集镇上有老正街、河街、背街、横街四条街道。老正街作为商贸集中区,拥有300多家商业老字号和手工作坊,江边码头上百艘船只装卸货物,是闻名遐迩的客流、货流、物流集散地。

这里不仅是商业重镇,更是一片人文沃土。从后汉董和到清代御学老师张盛藻,从辛亥革命志士时象晋到清华副校长张子高,这里走出的先贤足迹清晰可辨。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独特的工贸文化与滨江文化——昔日为避汛期水患发明的“躲水楼”,鼎盛时期江岸此起彼伏的搬运号子,都已成为城市记忆的鲜活注脚。
△董市老正街资料图如今董市老正街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、商铺作坊及历史遗迹。作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,老正街东起董市小学,西至上街头,980米长的街道上共有房屋596栋,汇聚着川楚皖赣四地建筑风情。穿架梁柱间,马头墙与封火墙错落有致,过街楼、吊脚楼等分布其间,颇具特色。

“现在一回来看到车人都分流了,而且江边的绿化特别好,锻炼休闲都很棒,必须给家乡点赞!”长期在外工作的陈凤维返乡时,被滨江生态廊道的变化深深打动。作为滨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——董市段滨江生态廊道是我市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之一。通过科学规划,曾经杂乱的江岸蜕变为绿树成荫、步道蜿蜒的生态空间。廊道内种植多种本地植物,既守护了生物多样性,又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好去处。



生态蝶变不止于江岸。位于长江支流玛瑙河故道的云盘湖公园,历经流域治理后重现绿水长流。沿湖步道、固土绿化、节能夜灯、亭台楼阁等,让1500户三峡移民成了令人羡慕的水乡住民。移民家里闲置了三四十年的龙舟、乌篷船,终于下水派上用场,成了自娱自乐、游客同乐的物件。今年以来,云盘湖活力迸发:3月举办的枝江半程马拉松赛途经湖畔,带动周边60多家餐饮迎客流高峰;5月,平湖村举办的龙舟赛让移民群体在赛事中感受归属感,两项活动既显乡村振兴活力,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


“刷到‘人民供销社’的复古装饰就想来打卡,逛完还能顺便去滨江公园晒晒太阳、看壁画,太惬意了。”市民熊雪丽笑着说。随着沿江大道董市段、滨江公园董市段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,也让董市这座千年古镇“焕然一新”,上下街牌坊、云盘湖公园、“人民供销社”主题怀旧体验店、枝江地域美食“三棵树烧鸡公”、古镇客栈……,无不向我们展现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




目前正在整治建设中的“河街”,吸取了各地文化古街的设计精华,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扬本地特色,计划打造集吃、住、游、购、娱为一体的新地带,将不断延续历史文脉,塑造古镇新韵。

漫步今日董市,历史并非沉寂于书本,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每一块青砖、每一缕江风之中。老正街的千年文脉与滨江廊道的生态绿脉在此交织,昔日的商贸号子与现代的欢声笑语在此共鸣。这曲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“二重奏”,不仅重塑着古镇的肌理,更续写着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。董市,正以她“旧韵”与“新颜”交织的独特笔触,邀请每一位来访者,成为崭新篇章的见证者。
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