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,法国、沙特、中国等40多个国家联合推动的巴以问题《纽约宣言》以142票对10票的压倒性支持通过 9月22日,联合国还将召开“两国方案”高级别会议,多国领导人计划在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 一时间,“两国方案”重新回到了国际议程的中心。 然而,和平的曙光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,依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。 巴勒斯坦问题的复杂性在于,这不仅仅是巴以之间的冲突,而是整个中东地区的伤疤。过去,阿拉伯国家一度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展现出团结,但五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军事对抗不再是选项。 2002年,阿拉伯国家批准“阿拉伯和平倡议”,同意以“两国方案”解决巴以问题。简单说,就是承认以色列的存在,换取巴勒斯坦建国和领土完整。 但以色列并未领情,和平进程高开低走,最终陷入暴力循环。如今,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早已不再统一。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经济转型与和平共处,而另一些国家则逐渐对巴勒斯坦问题表现出冷漠,甚至被以色列逐一瓦解。 不过,近期的局势变化让阿拉伯国家再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沙特等国家重新站出来,在国际舞台上为巴勒斯坦代言。 《纽约宣言》的通过就是一个信号,阿拉伯国家正在通过外交、国际法和舆论斗争,重塑巴勒斯坦问题的国际关注度。 与此同时,“亚伯拉罕协议”所推动的以色列—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进程被打断,美国在中东的“保护伞”也逐渐被看穿。 这是一场艰难的觉醒。阿拉伯国家意识到,只有团结自强,摆脱对美国的依赖,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。但在当前局势下,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依然遥不可及。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,“两国方案”是巴以冲突的唯一解决之道: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主权国家,和平共处。 以色列早在1948年就建国,如今的关键是巴勒斯坦如何实现建国。但现实中,美国正是这一方案的最大外部障碍。
近期以色列对加沙的全面军事占领,以及议会推动兼并约旦河西岸的提案,都在美国的默许下进行。 特朗普时期甚至关闭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华盛顿的办事处,这种赤裸裸的打压进一步瓦解了巴勒斯坦的自我治理能力。 可以说,美国的每一步,都在为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提供支持,也在让“两国方案”变得更加遥不可及。 有趣的是,西方国家内部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,开始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。 上周通过的《纽约宣言》就是法国和沙特推动的成果之一。法国的这一决定背后有多重考量: 一方面,法国国内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社区规模庞大,巴以问题直接影响国内社会稳定。 另一方面,马克龙政府希望借外交突破来弥补内政乏力的困局,同时也想通过支持巴勒斯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赢得更多声望。 此外,承认巴勒斯坦国也凸显了法国与美国的分歧,展示欧洲的战略自主。 随着法国迈出这一步,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虽然欧洲整体立场依然分裂,但这一趋势无疑将对以色列和美国构成一定压力。 和平还有希望吗?
尽管国际社会的努力让“两国方案”重新进入聚光灯下,但真正实现和平依然困难重重。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,继续推进占领行动,而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努力更多流于象征意义。 不过,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,释放出了清晰的信号:在国际法和道义上,巴勒斯坦问题的正当性已经获得广泛支持。 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中东的和平之门正在一点点被推开,但能否彻底打开,还需要更多国家的努力,也需要美国停止在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。 对于巴勒斯坦来说,建国之路注定漫长,但希望从未真正消失。
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